谭 婧 / 文图
作为地名,“大学路”不是某个地方的专属,可能很多高校周边都有被取名“大学路”的某条马路。但也正因如此,所有“大学路”也可以归纳成一个共同的名字——青春之路。在上海,位于杨浦区的大学路更是以被复旦、同济、财大、体院包围的绝佳地理优势,成为年轻人心中最青春的所属。
但从今年 3 月份起,关于大学路二楼及以上所有对外经营的店铺要关店的推文在不少本地微信公众号上流传,一时间“杨浦‘大学路’要从上海人记忆里消失了”的猜测甚嚣尘上。后经证实,这一消息并不完全准确,但也不是空穴来风。为了安全起见,大学路的确因消防隐患等问题面临大幅调整,这也是对所有喜爱大学路的人负责。伴着这场不期而至又意料之中的道别,趁着阳光正好、微风徐徐,再来走走大学路也许是周末时光最好的选择。
一个城市街道的独特情怀
在很多人眼里,西起国定路、贯穿整个创智坊的大学路是五彩斑斓的。虽然这里没有什么名垂千史的名人故居,也没有什么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但就是这短短的 700 多米的马路,却充满无限魅力。它不像上海其他美食街或文艺路用“小资情调”就可以概括,对附近的学生和常客来说,这条路上的很多店铺如同老友般的存在。特别是在大学路上分辨一家店铺,几乎不需依靠门牌号,因为它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和标记。
虽然没那么有幸考上名校,但我对大学路也并不陌生。大学时,它是我周六新东方英语课程后大饱口福的宝地。工作后,它又是我与朋友聚餐喝下午茶的打卡地。几年光阴中,大学路串联起了我读书与工作的时光,也印刻了一批人创新创业、热爱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得那时候朋友常吐槽,一楼沿街门面基本是“一学期一换血”,每每还没有把一轮刷完,很多店铺又换了新的招牌,反而是那些藏匿在二楼以上的小馆子逐渐成为了大学路的灵魂所在。传了 3 届学生的私甜糖水铺、温馨亲切的白日梦奶茶、清新文艺的乐蔬小辣烫、简约雅致的武汉美食小晴川、嗜辣星人最爱的柒月粉、西北元素带着文艺范的煜北、见证周边学子青春的小喜田……这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将爱好与信念浓缩在一道道菜品中,让每个走进餐厅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梦想的执着。
过去的目光总在追随这些美食,这次“重温”游也让我重新审视大学路。其实按照交通整体规划,这条路并非步行街,但来来往往的车辆却总能控制在与行人和谐相处的水平。这可能要倚靠于短短 700 米的六个红绿灯,有了这些信号灯,促使很多车辆如果只是途经此地不作停留,一般会选择其他道路,从而主动减少整条路的行车量,增加整条大学路的安全系数。
除了有效控制车辆,我还在大学路发现了其他路段人行道上不多见的场景。和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占道经营”不一样,大学路的设计者们秉承“开放式街区”的理念,直接将八米宽的人行道分为了三个区域,分别是店铺户外餐饮区、行人步行区和非机动车辆等设施摆放区。有了这样的三层空间,等于用行道树、自行车、花坛等设施有效地将车辆与行人隔离开,不仅完美做到了人车分离的安全性,而且也保证了整条马路的通透性,给人带来行走在大学路上良好又安全的体验。
一纸通告背后的何去何从
但去年 12 月份的一纸通告,将大学路上的不少店铺推向了十字路口。通告表示,二楼及以上为办公用房,被改为对外经营场所,导致建筑不再符合消防规范要求。建筑内还存在拆除防火隔离设施和使用可燃材料装修等重大火灾隐患。故要求小店业主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恢复原建筑的使用用途。落款是上海市杨浦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等七家单位。
可能有的食客还有印象,早在去年 5 月,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就在每幢楼都张贴《大学路公寓式办公楼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二楼及以上不具备餐饮、娱乐、酒吧等商业用途条件。去年 6 月,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风潮下,大学路被顶在了“风口浪尖”。
世界杯期间,政府部门收到 247 户居民的联名投诉,主要集中在大学路油烟扰民、消防隐患大、营业不规范三方面。经排摸,二楼及以上部分房屋被改作对外经营的商铺,属于人员密集型场所,但消防通道却只有一条且较为狭窄,这是不符合规定的。还有随着眼下流行的北欧风、冷淡风,不少店家选用的是实木防火门,还有的为了美观把消防门换成了玻璃门,导致其消防标准严重不合规范。一旦发生火灾,玻璃门遇热爆炸后,对附近的逃生人群均有影响。另外,由于每家店铺都尽其所能地展现魅力,也使得他们在装修中使用了一些易燃物品,这些都是隐患。
到了去年 12 月,正式的整改报告张贴在了二楼及以上所有对外经营的店铺门上,这份通告也是开头所提到的各种微信推文的来源。事实上,从实地探访的角度看,大学路上并不是部分传言所说的“二楼以上 600 多家店铺不久或将全部搬离”。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学路的业态培养起来不容易,因此整改不是“一刀切”,而是要经过筛选,把通过消防、环保等部门验收的店铺留下,并对整条街的业态进行升级改造。整个整改工作大约会持续到 6 月份。
走在大学路上,轻松休闲的氛围拖慢了人们的脚步,却牵动起了他们的嘴角。整改风波的风起云涌在这里并不是很明显。作为上海的“网红街道”,这些小店的何去何从也引起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上海将对特色主题街区进行商业规划,为“小店”谋出路。
在网上也看到很多人在感慨,“我必须回去看一下,毕竟我和前女友最后次见面是在大学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大学路不在了,一起走大学路的人也不在了”……是啊,这条路包含了太多人的回忆。多年以后,也许你已经忘了在大学路打卡过哪些美食,却一定记得那年下午阳光下的侧脸。
信息来源:《法律与生活·东方消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