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上午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普通人群如何自我防护,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表示:
针对普通人群,我们建议遵守以下防护原则:
在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乘坐交通工具、托幼机构等学校的教职员工、食品从业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等需佩戴口罩。
(一)普通公众
1.以下情况无需戴口罩:
(1)居家;
(2)骑车、自驾车时;
(3)去户外、公园、夜间市集,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时,建议可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4)去超市、商场、餐厅、展馆/博物馆、体育馆/健身房等室内场所,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无需戴口罩;可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2. 乘坐轨道交通或长途客车,进入医疗机构、福利机构及学校等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3.提倡个人随身携带口罩,在密闭空间内、人群密集区、需要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建议视情况佩戴口罩。
(二)从业人员
相关从业人员在岗期间,依据执业规范和有关规定,必须佩戴口罩(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等)。
1.以下人员要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1)商店、公共交通工具、餐馆、食堂、旅馆、单位社区进出口、企业前台等公共场所工作人员;
(2)托幼机构教师;
(3)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大中院校的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
(4)大中院校内,在封闭、人员密集环境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的教职员工和学生;
(5)养老院、福利院、监狱和精神卫生机构的外来人员、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
(6)食品加工和销售的从业人员还须戴手套。
(三)特定人群(不包括疑似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人员和职业暴露人员)
1.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相关探视、陪同、陪护人员,赴医疗机构就诊或前往公共场所(场合)时,必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2.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戴口罩。
3.年老及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4.3岁以下婴幼儿:不戴口罩。
上海84家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
日最大检测量约7万人份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共67家医疗机构(46家医疗机构+21家第三方检验机构)以及17家市区疾控中心,共84家机构具备检测能力,日最大检测量约7万人份,计划6月底前再增加21家,包括18家医疗机构和3家第三方检验实验室,届时日最大检测总量将增加到约9万人份。
明确国内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
一律集中隔离14天
实行2次核酸检测
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将做好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根据“国务院客户端”APP对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目录调整的情况,继续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加强管理。
一、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的12小时内向所在社区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二、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三、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上海农贸市场如何加强疫情防控
主副食品供应会受影响吗?
农贸市场作为公共场所,一方面涉及到公共卫生的安全,另外一方面也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主副食品供应。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诸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高度重视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制定发布行业疫情防控指南,市相关部门和各区指导督促农贸市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清洗消毒、人员登记、佩戴口罩、测温等防控措施,确保农贸市场运营安全有序。
为进一步做好农贸市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本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实施方案》,从以下两方面继续强化落实相关防控举措:
一是落实责任,要求各有关市场切实承担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各区政府履行好属地管理责任,商务部门加强行业指导,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二是强化四个管理:
① 强化场所管理。有关市场加强交易场所风险排查和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定期消毒清洗制度。卫生健康部门加强交易场所和生鲜商品等主动监测。
② 强化人员管理。有关市场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严格落实人员登记、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措施,并提醒消费者佩戴口罩。
③ 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海关等部门加强肉类、水产品等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
④ 强化应急管理。有关市场制定落实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应急预案,根据防控态势采取不同响应措施,确保市场供应。
当前,广大市民在关心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很关心主副食品的供应问题。最近经常采购的市民应该有比较明显的感受,市场供应货源是充足和稳定的,品种也是丰富和多样的。市蔬菜集团每天的蔬菜供应量在8500吨左右,交易结束后保持6000吨左右周转量,可动态供应市场。猪肉方面,日均批发交易量稳定在800吨至1000吨之间。
目前,全国10多个省的猪肉正进沪销售,交易结束后仍有余货,可以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本市牛羊肉、禽肉、水产品的货源也很充足,市民餐桌可以有更多选择。菜市场、商超卖场、电商等业态供应正常,可以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
生鲜食品还能吃吗?
对于大家关心生鲜冷链食品,孙晓冬建议,食品还是尽可能煮熟了吃。
最后还是强调一下手卫生。一定要记住,在接触头面部、接触生鲜食品以及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请大家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的要求去做,没有洗手条件的时候,可以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替代。
关于本市公共场所监测情况
今年2月起,本市对农贸市场、餐厅、超市、办公楼宇、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一直坚持开展环境监测。
6月13日,本市又对16个区87家涉及进口生鲜相关市场等的相关环境和重点食品进行采样,共采样1205件,其中外环境、物品表面、水样等共867件,进口食品等338件。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关于本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主要措施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本市重点抓好“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6个关键点,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重点做好:
1、在机场、火车站等继续做好来沪人员体温筛查和“健康码”核验,加强“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主动申报”等健康提示。
2、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开展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排摸。
3、落实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员工健康管理,继续做好发热零报告。鼓励和支持企业组织近期曾去过高中风险地区等的员工进行核酸检测。
4、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建设,强化预检分诊,做好发热病例可疑流行病学史询问。
5、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不断扩大检测机构数量,继续做好复工复产等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并为有意愿人员提供检测服务。
6、加强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的风险监测,开展相关商品和环境的全流程的抽样检测。
7、加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管理,做好进出人员的体温筛查和信息登记,开展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排摸,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继续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动态监测工作。
继续做好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
根据“国务院客户端”APP对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目录调整的情况,继续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加强管理。
一、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的12小时内向所在社区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二、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三、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来源:上海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