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2015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年度报告

0

  

杨慷(编) 

    201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在中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智慧城市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出台各种利好政策,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大数据,云计算等。同时,各个公司机构也在努力赶上这波浪潮,大显身手。尤其是像国内目前几个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利用其技术优势和用户优势,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落地和发展。

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1. 智慧城市首次写进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城市建设时,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大公共设施建设。这是智慧城市一词首次写进国家层面政府工作报告。 [1]

2. “智慧城市新四化的实现载体

自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重点,目前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城市和47%的县级城市都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总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2015年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又更进一步,相比2014年智慧城市政策主要集中在东中部,西部多个省市开始发力,如成都贵阳等城市开始积极上马智慧城市项目。

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智慧城市是我国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3. “智慧城市第三批试点2015全面启动

在智慧城市试点方面,今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规模,第三批智慧城市名单公布。20154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下称《通知》”),确定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 镇)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等13个城市(区、县)为扩大范围试点,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建的41个项目为国 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专项试点。

加上前两批公布的193个城市,截至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2]。除了住建部公布的试点,还有其他部委公布的试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科技部智慧城市试点20个,工信部信息消费试点68个,发改委信息惠民试点80个,工信部和发改委宽带中国示范城市39个。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遍地开花的总体建设格局,除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外,成渝经济圈、武汉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4. “中国制造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同时国务院办公厅624日关发布关于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任组长,工信部部长苗圩,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等为副组长。规划中明确表示要大力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强智能制造与产学研结合。[3]

工信部部长苗圩出席2015智慧制造国际会议时,强调中国制造2025将主攻智慧制造,致力研发、生产智慧家电和服务机器人,在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之余,打造中国智慧城市。互联网+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这符合智慧城市对制造业的新要求。因此,建设智慧城市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必将产生强烈共鸣。

5. “智慧城市建设以民生为首推项目

智慧医疗智慧交通一直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20153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下称纲要)。纲要显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4]

另外,201555日,交通部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交通一卡通健康发展加快实现互联互通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近期目标是,优化和完善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顶层设计,统一行业技术标准,建立全国安全、高效、分级的清分结算体系,建立较为完备的行业监管制度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各大城市群跨市域、跨省域的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5]。 

二、智慧城市发展点评

1. 多领域共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2015年智慧城市发展迅速,相较于2014年,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较多,包括十三五规划;落地的政策和项目也较多,尤其是和民生相关的领域,智慧医疗的产业链加速整合,政府方面逐步扩大区域卫生平台的范围,将更多的医院、妇幼保健、疾控中心和药房纳入到区域卫生服务体系中来。智慧交通方面,涉及智能公交到站,路况实时信息发布,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多方面,实实在在的惠及到了普通百姓。

2. 偏重技术轻视平台化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多数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和个别领域,尚未实现建设项目的有效落地和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化、集成化的发展。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战略研究处技术总监戴鸿轶表示,对智慧城市的局限性要有充分认识,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如物联网传感器大量设置在城市,未来可能会是电子垃圾,对环保压力很大。城市面临的很多问题不能仅通过技术,而要通过制度创新解决。

3. 盲目跟风缺乏评价体系

智慧城市所涵盖的领域范围遍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渐进的、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当成解决所有城市发展难题的万能药;智慧城市项目未经统筹规划及可行性论证,即盲目上马,导致成效低下、资源浪费。

盲目跟风建设、项目仓促上马以及不考虑服务对象的唯技术论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城市管理者对智慧城市建设方向的不清晰、对建设目标的不明确。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估体系,使智慧城市建设效果可衡量、可比较,就成为驱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6]

4.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信息分散凌乱

现在各地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在大力建立和应用各自专属的信息系统,一个人口数据库,公安部门、计生部门、民政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平台,甚至省、市、区各有不同的平台,平台间、系统间缺乏融合的载体,数据不能共享共用,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7]这些信息孤岛数据分散凌乱,格式各异,严重影响了智慧城市整体的发展。

5.   尚未形成全生态系统的集成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工程,智慧城市产业环节之间存在高度依存关系,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之间加快整合渗透,将促使内容与网络、产品与服务、软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不断提速和深化。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的智慧城市竞争,并不只是某个环节、某家厂商优势的竞争,而基于全生态系统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网络、设备、服务、运营、投资等集成平台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新制高点。通过打造市场化的全生态系统集成平台,积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形成聚合效应,将能更好地发挥智慧城市各方建设主体在资本、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落地实施。

三、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1.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回归理性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动下,2015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IT投资规模达到2480亿元,年投资增长率为20.4%[11]。同时,2015年是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一年,从趋势上看(见图一),智慧城市建设从盲目追捧期将走向实施落地期,智慧城市建设投资逐渐回归理性。


图一 2012-2015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市场规模

2. 评价标准将出台,为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目前各个地方智慧城市发展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跟风创造政绩,不顾实际需求开展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所以需要一套由国家牵头制定的评价标注来指导各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候表示,国家标准委将以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为核心、以实效为导向、以评价为抓手、以安全为保障,突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依据不同城市特征、发展阶段以及未来建设需求,逐步优化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工信部等部门建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与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布局和重点领域。2016年,国家标准委将组织开展智慧城市整体评价及35个分领域评价工作,并发布年度评价结果[8]

3.  统一信息平台,解决信息孤岛

目前各地政府,各个部门信息平台过于多样化,形成了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樊友山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有效管理城市基础信息平原,提高系统使用效率,要构建一个通用功能平台,实施各类信息的调度,进而支撑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慧化。

另外还要建立一个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规范政变和融合共用,实现并形成数据的整合,进而有效提高角色支持数据的生产与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9]

4.  民生类智慧领域应用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民生类的服务平台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并且会结合政府的政务云建设将在中国各地快速涌现,这些应用因地制宜,结合4G网络推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覆盖,以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10]

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老百姓最关心的行业领域,切实提升面向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服务差距,最终实现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及应用,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结构。

5.  “互联网+”将创新智慧城市模式

互联网+”的提出,实际上是将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医疗、智慧安全等诸多智慧产业与两化融合结合起来,为当前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同时又是解决资源分配不合理,重新构造城市、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的利器。

譬如在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基于互联网思维,搭建开放、互动、参与、融合的公共新型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融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正为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应用土壤。

6.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更加持续和深入

2016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行动纲要、三网融合方案、信息产业培育等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和宽带中国信息惠民等试点工程的实施落地,将推进一大批智慧城市新成果和新技术应用于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机遇期,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落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更持续、更快速、更深入地推进。赛迪方略预测到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IT投资规模有望达到4200亿元[11]


图二 2016-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市场规模预测

内容来源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