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技术监督委员会于2014年12月4日批准发布了强制性行业标准《注氮控氧防火装置》,该标准编号为GA 1206-2014,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
注氮控氧防火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绝大多数物质在低氧浓度环境中(≤15%)不可能引起燃烧的特点,将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并注入被保护空间,通过控制被保护空间的氧浓度达到防火目的,目前主要应用于博物馆、数据中心等防火等级较高场所的防火保护。
GA 1206-2014标准规定了注氮控氧防火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型号编制、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书、标志、贮存和运输的要求等内容。该标准对注氮控氧防火装置的构成、铭牌及标识、耐电压波动性能、绝缘电阻、耐电压性能、运行方式、噪声等性能,以及氮气产生组件、区域控制阀、氮气增压贮存组件、控制器、氧浓度传感器、输送管路和喷嘴的等部件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给出了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该标准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负责编制,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固定灭火系统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3/SC 2)归口。
简介注氮控氧防火装置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德国魏玛市“安娜·阿玛丽亚图书馆”发生火灾后,虽然出动了多名消防队员救火,抢救出了最重要的一批图书,但是三万册珍贵图书残遭焚毁,更可惜的是大量藏书在灭火时遭水浸泡,很多名贵书画还是继续受到损坏。德国文化部长魏斯称,这是“德国的文化灾难,也是世界历史的重大损失”。此次火灾为04年十大国外火灾之一。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失火后救火的典型例子。惨痛的教训使我们也看到了,传统灭火方式在某些场合存在很大缺陷。
目前的消防系统大部分很被动,因为在火灾发生之前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典型的消防步骤一般是:起火,然后通过感烟、温等方式探测火灾引起报警;最后启动水,气,干粉、泡沫或者这些混合物扑灭火灾。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保护的财产,重要文件资料都已被大火破坏,有些时候灭介质所照成的破坏甚至比火灾本身所照成的破坏还要大。
值得庆幸的是注氮控氧防火这一新技术的使用可以弥补传统消防系统的不足。
下面主要介绍注氮控氧防火装置:
一、注氮控氧防火装置的防火原理-----注氮控氧防火装置破坏了燃烧的必然条件来做彻底防火。燃烧有4个要素才能发生:可燃物、氧或氧化剂、温度、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四个要素中只要去掉一个,火灾就能受到抑制。正常空气中,氧气21%,氮气78%,其他气体占1%。科学试验表明,氧气浓度低于16.2%,火就不再燃烧。它通过在向防护区内供氮来控制氧的浓度,有效抑制燃烧,控制火灾发生,从而形成一个无火患的环境。
二、注氮控氧防火装置的最大特点:
(一)防护空间完全不可能发生火灾;
(二)保护环境、财产、保护人身安全;
(三)防护环境由于低氧,可以减缓设备、纸张氧化的速度,还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虫的繁殖;
(四)防护空间即使发生短路、过载等电器事故,也不会有燃烧现象发生。
三、注氮控氧防火装置组成供氮装置(空气压缩机组、气体分离机组)氧浓度探测器控制组件(主控制器、紧急报警控制器)供氮管道。
这种系统无需原料,接上电源即可方便快捷实现主动防火的要求。
四、应用领域此系统适用于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应用于政府、烟草、通讯、军队、银行保险、电力、石化等各行各业,其中电力行业可应用于配电室、电缆夹层间、电缆槽、电缆隧道、机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