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仙台市召开的联合国防灾国际会议于近日结束。经各国讨论后确定了新的防灾、减灾应对方针及相关措施,其中包括:截至2030年,应努力减少因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以及尽量减少经济方面的损失等为主要目标。
18日晚间,会议的全部意见整合完毕,其中引起热议的问题包括:如何更好地支援发展中国家的抗灾减灾建设工作,以及由于气候变化等影响造成的一系列灾害发生,明确了发达国家在其中应承担起的责任。此次会议中各国代表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此外,在会议上各国代表国均同意采纳新的方针的同时,各国和各个国际机构也为努力实现新的方针目标做出了自己的承诺。此次会议历时5天,最终经各国讨论通过,制定了“仙台宣言”。
在新的方针政策中,对因各种灾害而出现的牺牲者所占比、被害者的数量、经济方面的损失等7个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做出了新的规定,预计截至2030年,以上7个项目的标准指数均能够有所下降。
此外,各国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在正确理解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政策的经济投入的同时,加强对受灾城市的重建工作,并将更努力致力于抗灾、防灾能力较强的城市和社会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来说,在努力推进防灾、减灾政策方针开展工作的同时,也首次将包括促进女性在各个工作岗位中的作用,以及民间企业和NGO(非政府组织)等力量的合作这一关键性问题提上议程,以此来促进防灾减灾政策又好又快的推进工作。
新的方针政策
此次被采纳通过的“仙台行动框架”,是世界各国截至2030年,推进防灾、减灾政策工作中应遵循的最新方针政策。
其中内容包括:在努力减少灾害风险的同时,也将以建设“抗灾性强”的城市为主要目标,抗灾性得到提高后,即使发生灾害,社会及经济等方面,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重建工作。除此之外,还制定了4点优先进行的方针和规定,其中包括:推进民众对灾害风险的理解、提高政府及地方自治体在灾害发生后的应对能力、强化灾前的防灾政策推进、在灾后重建工作方面也要提高城市和社会的抗灾能力,以实现“更好的重建”。
此外,对截至2030年时应达成的7个目标,也做出了相关规定。这七个目标分别是:牺牲者的比例、受灾者的人数、经济方面的损失额、医疗教育机构的受灾情况、引入防灾计划的国家数量、在防灾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方法、可接收警报信息的民众人数等。
其中,关于牺牲者比例和受灾者人数这一问题,至2030年为止的10年间的平均值与前10年相比,要努力实现一个更大程度的减少。
这次会议也是首次针对具体的目标达成期限及具体项目等,对各国应达成的防灾目标做出了具体规定。
另一方面,在这次通过的方针政策中,此前讨论过的增加数值目标问题被推迟。
防灾大臣:“日本提出的概念被广泛关注”
担任此次会议议长的是日本山谷防灾担当大臣,他对此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评价道:“防灾措施的推进建设不是一次简单的风险援助,而是一次投资,与所投入的资金相比,其带来的收益无疑是非常巨大的。为克服对抗灾害的薄弱性、恢复一个强有力的社会而提出的‘更好的重建’这一概念,是日本政府在吸取了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后总结得出的,也在此次会议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