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这些物品是城市历史见证的少量残留物
晚上好端端走在人行道上,突然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横在面前,差点被绊摔一跤。近日,有市民反映,上海展览中心外一个“古董”消防栓已不能使用,但仍旧“蹲守”原地,沦为路障。经过实地走访发现,街头类似老式消火栓不止一处。相关专家表示,残留街头的老式消防栓多数是民国和解放初之物,如何更好收容安置确实值得考虑。
蹲守人行道上
市民反映的“古董”消火栓位于靠近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展览中心4号门的一段人行道上,坐落在铺盖整齐的地砖中,高度靠近人的膝盖位置,长方立体造型,上面两端像古时书童梳的两个髻,顶端还有一个盖子。铸铁造,周身没有刻字,形状和10米开外另一个现代化的消防栓迥然而异。人行道宽约八九米,消火栓距展览中心围墙约1米处,正好“躲”在树荫下的暗影里。而这里虽然是人行道,仍有不少自行车、助动车甚至三轮车横行无忌闯入,在老式消防栓旁飞驰而过,的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把守小区门外
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王毅介绍,其实在上海街头类似的“古董”消火栓不止一处。
巨鹿路820弄景华新邨小区门口的转角,也坐落着一个形式古朴的消火栓,它高度约50厘米,顶端两头有两个管状弯头,铸铁材质,灰头土脸,根据一旁“优秀历史建筑”铭牌介绍,景华新邨是老上海地产商周湘云于1937年在周家花园划出一部分建造的,该消火栓估计也是那时建的。
复兴中路587弄门口,也有一个形状更加奇怪的消火栓,它像木偶戏中的木头人,头部是一个半圆形的帽子,有一圆形孔洞,类似人类面孔的五官的抽象集合,帽子可以拎起,沉甸甸的,可以看到里面的结构。上面有“CMF”“PUMPING CONNECTION”刻字,王毅说,这分别是上海法租界的英文缩写,和“水泵连接器”的意思。
此外在外滩6号原中国通商银行大厦外的人行道上,也有一个消火栓,它黑沉光亮,又是另一种风格,较前几个低矮粗壮,乍一看就是一个“铁疙瘩”,形状像个打火机,旁边还残留着铁链。每日外滩人来人往,宽阔干净的人行道上突然矗立着这么一个东西,不免有点突兀。
安置何去何从
这些老式消火栓早就不再承担灭火任务,地下也没有水管网络,如今只有“少量残留”。“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它们,已属幸运。”这些早就失去使用价值的古董消火栓任其竖在街头风吹雨打合适吗?王毅呼吁,“古董”消火栓虽然已不能使用,但每一个都像历史纪念碑,是城市建筑进程中的文物,不能让它们缺少管理,成为“路障”或者“垃圾桶”,应该收存进博物馆,对此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欢迎这样的藏品。
据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薛理勇介绍,残留街头的老式消火栓很多是民国和解放初之物,具体数量未听闻有统计,但肯定总数不多。他也认为,这些消火栓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如何对待值得思量。“不能单纯用文物价值来衡量,关键是保护的态度。”如果老式消火栓影响城市建设和通行,可以移位,也可以由市政、路政、公安、消防等博物馆收存;不影响的,可以就地进行保护性安置。“它本身就是一种城市景观。欧洲的城市一般都采取类似的方法予以保护。”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