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世界首台30吨型“双动力智能型双臂手系列化救援工程机器人”在新沂下线。
它有着两个长长的手臂,双手能够协调作业,可在坍塌废墟实现剪切、破碎、切割、扩张、抓取等抢险任务作业。行进中可以进行轮胎、履带复合切换行驶,在平坦的道路上,可以像汽车一样快速行驶,在松软的土地又可用形似坦克用履带前行,可适应不同道路及时到达现场,并可以油、电双动力切换驱动双臂,并能进行生命探测、图像传输、故障自诊等。
30吨型救援工程机器人项目,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双动力智能型双臂手系列化救援工程机器人”研制的项目之一,由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8家科研机构、高校与江苏八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历时5年联合研制成功,已获得20多项发明专利。项目总负责人陈利明介绍说,面对地震等灾难现场,进得去、稳得住、拿得起、分得开,平时也可用于建筑物拆除和大型钢结构的分解、分拣和破碎及喂料作业。
国家地震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说,以前的救援,一般使用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狭窄的地方就要靠救援人员一把铁锹两只手了,这台大型救援机器人的诞生,弥补了我国救援设备不够完善的现状,它能用最快的速度为现场快速救援提供剪切、破碎、分离、分解。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王天然院士、东北大学机械及自动化学院闻邦椿院士一致认为,这次下线的机器人,填补了国内大型专业救援设备的空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救援机器人,部分专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了解,这次推出的30吨型救援工程机器人只是“双动力双臂手智能型救援工程机械研制”项目之一,按照研制计划,项目要进行双动力双臂手30吨、40吨、60吨三个系列机械人的研制,计划今年底项目通过整体验收。